让公交候车亭站台成为城市文化鲜活载体
来源:江苏德鑫公共设施有限公司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08 09:12

公交候车亭站台要真正承载城市文化,需从设计源头植入文化基因,在功能之外构建多维文化表达空间,具体可从三个层面推进:


一、深挖在地文化,让符号 “活” 起来


避免简单堆砌文化符号,而是提炼城市核心文化特质进行转译。比如北京胡同周边的候车亭站台,可将灰砖、门墩的元素抽象为站台立柱纹理,用剪纸艺术手法呈现胡同生活场景于顶棚;杭州的站台可提取西湖山水的水墨笔触,通过渐变玻璃的光影变化,让候车者感受 “淡妆浓抹总相宜” 的意境。这种转化让文化符号与站台功能浑然一体,而非生硬附加。

IMG_1154_副本.jpg

二、构建互动式文化体验场景


打破静态展示模式,设计可参与的文化空间。在西安的候车亭站台设置唐诗互动屏,扫码即可听本地艺人吟诵唐诗,屏幕背景随诗句切换对应历史场景;苏州的站台嵌入评弹小舞台,每日固定时段有艺人现场表演,候车区的座椅设计成评弹乐器造型。让乘客在等待的碎片时间里,通过听觉、视觉甚至触觉触摸文化。


三、建立文化更新机制


城市文化是动态生长的,候车亭站台设计需预留弹性空间。可采用模块化展板,定期更换本地艺术家的画作、非遗手工作品;设置 “城市记忆” 留言墙,让市民书写与站台周边街区相关的故事,形成不断生长的文化档案。成都某站台便通过这种方式,三年间收集了上千条老巷记忆,成为城市变迁的鲜活注脚。


当公交候车亭站台从 “文化展示窗” 变为 “文化参与场”,才能真正让城市文化在日常通勤中自然流淌,成为市民与游客都能感知的文化脉搏。